我从导师身上学到的

我的导师是医学生理学艾玎教授,老师组建实验室十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代谢紊乱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机制,揭示国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规律,并通过药物筛选的方法发现潜在药物治疗靶点,其研究成果对于认识糖脂代谢紊乱在心血管稳态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取得了广泛的影响。

 

医学生理学 艾玎教授

我和我的导师艾玎教授相识于2018年。那年我考入天津医科大学,跟随她从事代谢性心血管病的机制探究。那时的我对科研没有系统的概念,只是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了我的研究生生活。最初见到艾老师时,我觉得她是一个严肃干练的老师,思维清晰活跃,随着与她的相处,我渐渐发现她是一位平易近人还很可爱的老师,在科研工作中一丝不苟,在生活中更像一个细心的大姐姐。

 

由于我此前从未接触过科研,只做过简单的实验,因此在最初开展自己的课题时很迷茫,不知道从何入手。每到这时,艾老师都会和我一起分析结果,引导我理清思路,帮我明确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还记得我曾忐忑地敲响艾老师办公室的门,请教她该如何查阅文献时的情景,接下来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就坐在她办公桌旁,听她细致地给我演示方法、传授技巧。虽然这是研究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技能,她也没有丝毫懈怠,还是耐心细致地教我,这让我大为感动。随着我一点点学会如何思考,我的课题逐渐步入正轨,但是即使这样还是免不了会焦虑,怕自己走错方向,这时艾老师会时常关注我的课题进展,并且开导我,教导我要敢于试错。我在她身上学到: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探索的过程,实验失败或结果和预想的不符都是常有的事。她教会我,在实验进展不顺利时不需要太过深陷其中,要综合文献认真思考,有时候可能再优化一下实验方法,结果自然就出来了。正是因为她时时传递给我的正能量和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我,我才能勇于挑战困难、战胜自己。

 

尽管艾老师是很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但她却不会用她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思考,很尊重学生的意见,会支持我们的想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会尽其所能地去帮助学生,完成他们想完成的实验,追求他们想追求的目标。

 

 

白驹过隙,五年的研究生生涯转瞬即逝。在这五年的时光里,艾老师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朋友,她的教导和帮助让我的研究生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正是她这五年来的言传身教让我对科研抱有无限的热忱,明白只有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不负这个新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机遇,才能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助力。


作者简介

全美熹,女,中共党员,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20级生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艾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流剪切力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机制。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irculation Research》发表研究论文1篇,在《Matrix Biology》参与发表研究论文1篇,多次在国际和国内高水平心血管会议上做学术交流,在第39届国际生理学联合大会上进行海报汇报,参加第四届“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获论文比赛一等奖,参加第十六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获优秀论文比赛二等奖,参加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系列活动“北大医学-2022年全国心血管代谢优秀博士论坛”,参加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卓越人才计划——第六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海报获一等奖。研究生期间荣获:

2022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2年研究生“朱宪彝奖学金”

2021-2022学年度天津市优秀学生

2021-2022学年度校级优秀研究生